20世纪线棒单件流已摆脱传统生产模式徐进
线棒单件流生产方式是按产品别布置的多制程生产方式,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单件流动,它是准时化生产的核心,是解决在制品的秘方,是消除浪费的好方法。
线棒单件流生产的优点:1)在制品少;2)生产周期短;3)灵活性大;4)场地占用少;5)避免批量质量缺陷。
传统批量生产常见现象:不良品多、搬运多、动作浪费、在制品多、稼动率低、机动性小、交期长、场地大、管理难。结果:高成本、低品质、低利润、反应慢、竞争力低、少创新。
1)在制品少
传统生产是大批量生产,即各工位各自的大批量生产,必然结果是各工位均有大量在制品。线棒单件流生产是连续流动生产,突出特点是在制品得以极大的压缩。
产品生产常由多工序组成,企业一般按分工原则将产品生产工序分给多个工位,分工降低了工作难度,提高了作业效率,但分工对生产组织增加了难度,只有各位工位有效配合,才能保障整体的产出和效率。
传统批量流动生产方式的弊病,突出表现形式为各工位工人各顾各大批量生产,忙于各自工序生产任务而不关心在制品流转和整体产出,结果生产周期大大拉长。
线棒单件流生产同样采取分工原则,但要求各工序不是批量生产后再流转下工位,而是生产一件(是否一件高效、经济需结合具体行业,以设定标准)就要流转下工位,并要求各工位按统一节拍生产,以实现生产过程顺畅,在制品不积压,按此种方式能快速得到成品,根据节拍和生产工时就可得知完成产量所需总周期,根据目标差异就可灵活应对,保障交货及时。
3)灵活性大
传统大批量生产方式,在生产现场投入了大量资金,各工位有大量的在制品,生产周期长。一旦出现生产异常,就影响正常产出和交货。一旦客户需求量减少,就会造成大量积压。而若客户提出其他产品品种需求时,因车间内已有大量在产品,企业要么选择在制品下线暂停,以便新品种正常投产,要么选择加班加点干完原有产品后再生产新品种。不论何种选择,要么是前者造成在制品积压,要么是后者造成产成品积压,对企业来说都不愿看到。
线棒单件流生产方式,企业在制品总量极少,原材料的投入短周期内就转化为成品,对于客户需求变化的应对能力均大大提高,对于不同产品品种转换时间能大幅削减。
线棒单件流生产对生产组织和相关配套服务工作要求高,在推行单件流生产中,完善了相关工作要求和职责,解决了大量生产异常问题,提高了相关人员的技能和责任心,相对批量生产反倒大量降低了生产异常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。此种生产状态使企业应变能力大为增强。
4)场地占用少
线棒单件流生产极大的削减了在制品,工厂空间得以解放。在一些企业,在制品占地面积仅次于设备占地面积,在制品区域很大却还不够用,通道上也放置在制品。此类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的要点之一是推行连续流动生产,突出收益是削减在制品、减少在制品场地占用。
5)避免批量质量缺陷
传统大批量生产方式,各工位工人各顾各大批量生产,在质量管理上增加了数倍的难度。由于各工位工人都有大批量在制品产出,单靠自我质量保障显然不可靠,及时的互检在此生产方式下不现实,只有靠专检,靠检验员或班长进行质量把关。这样,质检员和班长将面临所有工位的质量检验任务,工作量巨大。即使质检员和班长很尽力,在生产中轮番对各工位产品进行检查,质量风险仍旧很大。经常出现的情况是,难以发现质量异常,而若发现了某工序的质量异常,则极可能已是批量质量事故。
相比较,线棒单件流生产能快速出成品,各工位生产是有序衔接按节拍的,工人的自检是能实现的一项质量保障的基础工作,而下工序的互检则相对较容易实现,质检员和班长的专检则要轻松很多,能迅速对最终产品进行检验,及时发现各工序存在的质量问题,及时进行纠正,能有效避免批量质量缺陷。
线棒单件流生产的魅力在哪里?
(1)及早暴露潜在的问题;
(2)迫使管理层面对各项问题;
(3)实实在在的减少各种浪费;
(4)发挥“事半功倍”的佳生产力;
(5)快速反应,交期快;
(6)为自动化流程建立基础。